
对于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来说,车用尿素是 “必需品”—— 它能在排气管内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,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,帮助车辆达标排放。但不少车主为了省成本,会买低价的不合格车用尿素,却不知道这种 “省钱” 反而会给车辆带来一连串故障,维修费用可能是尿素成本的几十倍。今天车瑞科技就来聊聊,用不合格车用尿素,到底会对车辆造成哪些后果。
一、先堵后坏:SCR 系统首当其冲
车辆的 SCR(选择性催化还原)系统是车用尿素的 “作用场”,也是不合格尿素的 “重灾区”。不合格产品里常含有杂质(如颗粒物、金属离子),这些杂质会随着尿素溶液进入 SCR 系统:
首先会堵塞尿素喷嘴。喷嘴孔径细小(通常只有 0.3-0.5 毫米),杂质容易附着在喷嘴内壁,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堵塞。喷嘴堵了,尿素无法正常喷射,车辆会报 “尿素喷射故障”,仪表盘亮故障灯,动力随之下降 —— 原本能跑 100 码的车,可能只能跑到 60 码,严重影响行车效率。
如果堵塞没及时处理,杂质还会进入SCR 催化器。催化器内的载体是蜂窝状结构,杂质会堵塞载体通道,导致尾气无法正常通过,催化效率大幅下降。更严重的是,部分不合格尿素中的有害成分(如硫化物)会 “中毒” 催化器,让催化器彻底失效,只能更换新的,而一个原厂 SCR 催化器的价格通常在几千到上万元,远超低价尿素的成本。
二、腐蚀部件:尿素箱、管路加速老化
不合格车用尿素的纯度不达标,可能含有过量的酸、碱物质,这些物质会对车辆的尿素储存和输送部件造成腐蚀:
比如尿素箱,大多是塑料材质(HDPE 高密度聚乙烯),虽然有一定耐腐蚀性,但长期接触酸碱超标的尿素,箱壁会逐渐被腐蚀,出现裂纹。尿素箱漏了,不仅会导致尿素流失,还可能让尿素渗入车辆底盘,腐蚀底盘金属部件,埋下安全隐患。
还有尿素管路和传感器。管路是橡胶或塑料材质,酸碱物质会加速管路老化、变硬、开裂,导致尿素泄漏;尿素液位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则会因杂质附着或腐蚀,出现检测不准的情况 —— 明明尿素箱里还有半箱尿素,仪表盘却显示 “尿素不足”,或者无法正常检测尿素温度,影响系统正常工作。
三、故障连锁:发动机、排气管跟着 “受伤”
SCR 系统故障还会引发连锁反应,影响发动机和排气管:
当 SCR 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,车辆尾气排放不达标,发动机的 ECU(电子控制单元)会启动 “限扭保护”,强制降低发动机输出功率,同时增加油耗 —— 原本百公里油耗 10 升的车,可能会涨到 12 升以上,长期下来反而更费钱。
如果不合格尿素中的杂质进入排气管,还会在排气管内形成积碳和结垢。这些污垢会缩小排气管内径,增加排气阻力,导致发动机排气不畅,进一步加剧动力下降,甚至出现 “排气背压过高” 的故障,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过热,损坏活塞、气门等核心部件,维修一次可能要花几万元。
四、隐性损失:年检不过、面临罚款
除了车辆故障,用不合格车用尿素还会带来隐性损失。现在车辆年检时会检测 SCR 系统是否正常工作、尿素是否达标,如果因为用了不合格尿素导致 SCR 系统故障、排放超标,车辆会年检不过,需要维修后重新检测,不仅多花检测费,还会耽误用车时间。
另外,根据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,使用不合格车用尿素导致车辆排放超标的,还可能面临环保部门的罚款,可谓 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五、如何避免:选对车用尿素很简单
其实避免这些后果并不难,选车用尿素时记住两点:
一是看 “认证”,优先选符合 GB 29518-2013 国家标准的产品,包装上会明确标注 “符合国家标准”“SCR 系统专用”,同时有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、成分表等信息,避免买无标识的 “三无产品”;
二是选正规渠道,比如 4S 店、大型汽配城或品牌尿素的官方经销商,这些渠道的产品质量有保障,虽然价格比低价尿素高一点,但能避免后续的维修麻烦。
总之,车用尿素不是 “越便宜越好”,用不合格产品看似省了小钱,实则会让车辆付出更大的维修代价。对车主来说,选合格的车用尿素,既是保护车辆,也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,让车辆能稳定、高效地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