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ctivities
新闻活动
了解车瑞及行业资讯
新能源汽车冷却液更换的注意事项是什么
时间: 2025-08-27 阅读量:195 作者:
分享:

不同于传统燃油车,新能源汽车(尤其是纯电动车、插混车型)的冷却液不仅负责电池温控,还需冷却电机、电控系统,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续航、电池寿命与行车安全。不少车主在更换冷却液时,因忽视细节导致故障,那么加冷却液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?


一、先明确 “更换时机”,别过早也别拖延


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并非 “越换早越好”,也不能等彻底失效再换,需按车辆特性把握时机:

按里程 / 时间双标准:多数车型要求 “每 2 年或 4 万公里更换一次”(具体以车辆手册为准),若经常在高温地区行驶(如夏季暴晒的露天停车场)、频繁快充,或长期跑高速,可适当缩短 1-2 个月更换周期 —— 高温会加速冷却液老化,降低导热效率,可能导致电池温控失衡。


警惕 “失效信号”:若发现仪表盘显示 “电池温度过高”“电控系统故障”,或打开发动机舱(部分车型冷却液壶在副驾驶侧)看到冷却液颜色变浑浊(正常为粉色、蓝色或绿色,清澈无杂质)、出现絮状物,即使未到更换周期,也需立即检查更换,避免因冷却液失效导致电池过热、电机损坏。



二、选对 “冷却液类型”,别混用不同规格


优先选原厂指定型号:不同品牌车型的冷却液配方不同,比如特斯拉用专用粉色冷却液,比亚迪部分车型用蓝色冷却液,其冰点(需低于当地最低气温 10℃以上,如北方选 - 40℃冰点)、沸点(需高于 108℃)、防腐性能均匹配车辆的电池与电控系统,切勿用 “通用型冷却液” 或燃油车冷却液替代 —— 燃油车冷却液可能含硅酸盐,会腐蚀新能源汽车的铝制管路和电池冷却板。


三、更换前 “做好准备”,避免操作失误


更换冷却液前的准备工作,直接影响操作安全与效果:

确保车辆 “冷态” 操作:更换前需让车辆静置 4 小时以上(或隔夜),待电池、电机温度降至常温(触摸冷却液壶无烫手感),再打开发动机舱 —— 若车辆刚行驶完或快充结束,冷却系统内有高压残留,此时打开冷却液壶盖可能导致高温液体喷溅,烫伤皮肤。


准备专用工具与备件:需提前备好 “适配车型的冷却液”(按手册标注量准备,通常为 6-10 升)、漏斗(避免倒洒)、专用放水扳手(部分车型放水阀为内六角或特殊规格)、干净的抹布(擦拭溢出的冷却液),若自己更换,还需准备废液收集桶(冷却液属有害废液,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)。


新能源汽车冷却液更换,看似简单,实则关乎电池与电控系统的安全。只要把握 “选对型号、按时更换、规范操作、重视排气” 这几个核心点,无论是到 4S 店更换,还是自己动手(建议新手优先选择专业门店),都能避免故障风险,让车辆的冷却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运行,延长电池与电机的使用寿命。


首页 免费通话 联系我们